我国的工业设计自改革开放之后正式开始发展,从无到有,从小变大,现在正在从大变强。立足于“十四五”开局重要的历史时刻,回望工业设计多年来的发展,不禁令人心生感慨。
我国的工业设计最重要的发展期是在过去十年,标志就是工信部2010年390号文件,即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》,这是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我国工业设计在十年内也完成了领域扩展、模式升级、水平提升的重要行业建设。
目前,我国工业设计在规模上处于全球领先,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突破。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统计,全国共有工业设计类专业设计公司超过1万家,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71家,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400多家,全国的工业设计类行业组织级联盟促进平台117家,工业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890家,全国各类工业设计奖项约200个。
然而,在2010年以前,全国设计公司只有660家,2010年之后快速发展,十年增长十几倍,达到今天的10000家。也就是说,40年的发展,前面30年,只占不到10%,有9成以上的设计公司,是在390号文件发布后成立的。行业组织也是同样,在390号文件发布后的2011-2015年,全国工业设计组织增加了3倍。由此可见,产业政策对工业设计的推动发展作用是巨大的。
回顾过去,立足发展,站在新的起点,《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(2019-2022年)》的发布,是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十年后,迎来的第二轮国家政策的重要升级。制造业设计能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,能够为产品植入更高品质、更加绿色、更可持续的设计理念;能够综合应用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模式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;能够推动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,助力解决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。近年来,设计创新有力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,也带动了设计自身从理念到方法,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的持续进步,但设计能力不足仍是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,在设计基础研究与数据积累、设计工具与方法、设计人才培养、试验验证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仍亟待加强。
在2010-2019年间颁布出台的各项促进政策,主要推动发展的对象是工业设计行业,因此内容多是促进工业设计专业化发展、培育一大批知名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、促进工业设计集聚发展等等;而2019年发布的《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(2019-2022年)》,主要推动对象是制造业,内容涵盖了基础研究、软件信息、高端重大领域、人才、管理、公共平台等,这在广度、深度、力度上都是直接的升级,是一次产业政策的重要升级。
首先,制造业是创新的主体,更是我们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。工业设计是高端、综合引领性创新模式,制造业能否充分掌握设计创新能力,对于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第二,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高水平应用更会带动工业设计服务业提高水平,相辅相成,相互促进。当制造业的设计理念和水平提高之后,将直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设计水平。
第三,制造业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将为我国供给侧、需求侧结构升级、扩大内需,促进两个循环高质量发展,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做出显著贡献。制造业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,会有更多健康、绿色、高品质、美好体验的产品供给给市场。
第四,制造业的设计能力提升,有助于设计与科技、制造、知识产权、投资、人才、软件、硬件、内容、服务、企业管理等形成工业设计的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、创新链。这些创新要素和生产资源在工业设计行业很难形成整体性、系统性、生态性的竞争力,在制造业内部更加容易整合。